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庆期间,短暂开放的临汾市博物馆在“晋霸春秋”展厅中,通过一个个遗址搭建起了展览的叙事主线,为我们讲述了“封唐改晋”“曲沃代翼”“武献拓疆”“秦晋之好”“六卿专权”等晋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围绕遗址呈矩阵密集式的展品摆放方式,与通过展品构筑的历史大场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该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繁盛与晋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其中对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的展示,更让...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仅书法而言,无论是罗振玉、王国维对甲骨文、汉简、西域文字的研究,还是沈曾植将汉简章草与北朝碑刻所融合,还有李瑞清、曾熙的北碑实践以及沈尹默、白蕉、潘伯鹰的海派书法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人都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碑帖融合思想有其必然性,同时也是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爱国带领其研究生进行了关于“民国时期...
(按:本文是张五常教授2017年11月2日在上海艺博会讲堂的讲话录音整理稿。) 各位朋友,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叫做消费者盈余(消费者剩余)。它的意思是说,你口渴了,愿意出100块钱喝一杯水,但这杯水2块钱就可以买到,那98块钱就是消费者盈余,消费者盈余就是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简单概念的变化非常复杂,几十年前的经济学很重视这个消费者盈余,为什么重视...
10月21日,“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 “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吸引市民观展。 来自两河流域的古印章。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 6大主题展陆续与您见面 《金色记忆——14世纪前中国出土金器特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成都博物馆) 《人与...
市区威远楼前的石风狮建造于1929年,和中山公园同时期建成。青草石质地的风狮,坐北朝南,正对着钟楼,陪伴了威远楼近九十载,它已和威远楼、中山公园一起,成为泉州人的乡愁!可是,它面世以来屡遭毒手、伤痕累累,据《东南早报》近日报道,石风狮近期再一次被人用水泥浆涂抹,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坏。消息见报之后,闻者无不心痛而又愤慨。 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 网络图片 2017年7月2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妈祖巡安队伍前方,湄洲妈祖祖庙护驾团身着传统服饰,展示“世遗”风采。 湄洲妈祖祖庙供稿 2018年10月20日,湄洲妈祖起驾巡安菲律宾。 湄洲妈祖祖庙供稿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图①:曾侯乙编钟全貌。 郝勤建摄(人民视觉) 图②:编钟出土运进库房时。 资料图片 图③:编钟里的托举铜人。 郝勤建摄(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芳曼 核心阅读 1978年,曾侯乙编钟在湖北出土,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40年过去了,曾侯乙编钟的光芒依然不减。这件国宝,并不只是静静地待在博物馆的角落里任人打量。它与秦始皇兵马俑一样活跃,是最受世界各...
220张照片、35件文物,生动诠释伟人的精神风范和人生历程;197张照片、13套流动展板,在全市各县区、平台及机关巡回展出……由江苏淮安市举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杰出楷模周恩来》专题展览近日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 本次展览包括6个部分,主题分别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以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其...
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2日在成都开幕,中外近400位考古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和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研究成果奖“金鼎奖”、青年学者奖“金爵奖”也一一揭晓并颁奖。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研究员致辞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于1979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考古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团体。在中国考古学的发...
日前,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中央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央出台的一份指导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体现了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
由省考古研究院主办,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省考古学会协办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暨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学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秦汉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陕西文物系统工作者等共300余人参加开幕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省政府副秘书长高阳分别致辞,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主持。 宋新潮指出,省考古院60年与时代发展并行,与改革相伴,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
10月15日至17日,陕西省政府参事赵荣受延安市委邀请到延安调研指导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矿玲先后与赵荣交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刘亚那,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裴小元,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杜芳华等陪同调研。 赵荣一行先后到黄陵、南泥湾、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三战三捷”纪念馆、中央党校礼堂、水草湾旧址等地...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评选推介活动的对象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活动旨在通过评选推介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扩大优秀获奖项目的影响力、引导性和示范性,树立行业标杆,促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工程质量提升,同时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充分发挥文物保护项目的社会效益。本届活动是中国古迹遗址保...
近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在北京开展,观众络绎不绝。主办方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观众在惊叹这部类书规模之大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其命运之多舛。更让人感动的是,百余年来那些文人、藏家以及图书馆人前赴后继的付出,正是由于他们的抢救与整理,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才得以延续保存至今。 随着朝代的更迭,《永乐大典》的...
20日,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博物馆在云南农业大学揭牌开馆。据悉,该馆是首个系统介绍云南边疆民族农耕文化的博物馆。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海清介绍称,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博物馆历时13个月建成,集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知识传习研究、生态文明理念挖掘提升等功能为一体,分为集美天成、豳风基础、琼林碧珍、江湖渔捕、三迤牧歌、民淳俗厚、观往知来、传承共享等八个部分,系统展示云南民族农耕的原始生态理念、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